找到相关内容162篇,用时3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菩提心发起因缘—认识菩提心(6)

    ,需要两块木头持续摩擦,才能碰撞出慈悲和智慧的火花。   修学佛法,最高成就正是菩提心的成就、慈悲的成就。如果说一法就能使我们成佛,那一定非慈悲莫属。正如《华严经》所说:“虚空尚可量,菩提心难知,所以不可量,大慈无量故。”或许有人会问,佛果的成就不是悲和智的成就吗?为何慈悲也能成就?这是因为,圆满的慈悲必然包含了智慧。若无空性慧为基础,慈悲亦无法达致究竟的圆满,无法摆脱凡夫心的杂染,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菩提心|出离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1/10540733810.html
  • 道教哲学与佛学的关系刍议

    然而情明性寂者,则为清灵之鬼仙也。[xiii]   萧道存指出,精神属阴,若心性,难于保命。命既不存,性就失去了存身之所。心性,至多只能成为最低等的鬼仙,不能上达于地仙、人仙、天仙。《还丹歌诀》卷上《古神仙身事歌》进一步指出,心性,只能出阴神而尸解,不能出阳神,也不能形神俱妙,长生不死,不可能超越生死轮回,不能上达于妙有真空之境。它说:   或论出神修定观,妙有真空元未见。谩云借舍与投胎...

    孔令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1041441.html
  • 四加行作品集

    七、问:什么样的人应该四加行?   卡卢仁波切:不管他是出家人、在家人、受过教育、未曾受过教育、男性、女性,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四加行。想修四加行的人,需要具备下列几个条件:他一定要对轮回产生厌...次的111,111 遍大礼拜,若干其它法门也过同样的次数。比较起来,这是很少有的。我想学习他的榜样,现已将每一种法都过几十万次。但我所认识的西藏人,很多都三天的皈依等,然后就去本尊观想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5949304.html
  • 宗喀巴大师应化因缘集㈢[校对版]

    某一层次的法义。比如菩提心,而不修出离心;或中观正见,而不发菩提心等。这种错误的学法,无论如何精勤也成不了佛。就像种稻子一样,如果知道下种子,而不知道必须配合水、温度、土壤、人工等各方面的条件...医道的,莫过于法王仁波切了(宗喀巴大师之尊称)。法王仁波切不过对我们略微地讲解一些药性的差别,就已经比我们过去所学到的,还要进步得多。”   所以我们可以从这件事,窥知大师对于五明中的医理,...

    修慧法师编述

    |宗喀巴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7/12041475.html
  • 菩提心的修法—索达吉堪布开示于杭州

    心,一切显宗和密宗的修法功德不大,甚至很可能修偏了,所以首先一定要了解菩提心。   但光是了解还不够,现在很多人对佛法了解就满足了,其实学佛法、信佛法、佛法是不相同的。我们相信佛法,叫信佛法;...尤其在行持善法时,切忌追求表面形象,理应切实地观想佛陀、菩提心。哪怕五分钟的菩提心,形象上的功德也不及其万分之一。菩提心的功德谁都了知,但如果没有观想、没有行持,对自己也不会有丝毫利益。   ...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|菩提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2/20402420816.html
  • 止观之修行——安那般那(观出入息)浅谈

    壁画为喻,说明止观必须双修的道理,若“止”而不修“观”,则如所燃之灯烛不明;不能清楚地照见画像,若“观”而不修“止”,则如所燃灯烛虽然明亮,但却时常被风吹动,亦不能看清画像,只有“止”、“观”...“息”。所以打坐作功夫,调不好息,谈不到得定;也谈不到止观的“止”,充其量不过有一点影子而已。打坐後身体变好,并不是你方法得好,是静坐中,无形中在调息,气息变细了,身体便转好一点。如果我们把意念...

    林保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3593238970.html
  • 止观之修行--安那般那(观出入息)浅谈

    若不均等,此则行乖圆备,何能疾登极果?"所以若就佛法整个的修习过程来说,则“止"、“观"都应修习,不能偏 。宗喀巴大师以夜间燃烛观壁画为喻,说明止观必须双修的道理,若“止"而不修“观",则如所燃之灯烛不明;不能清楚地照见画像,若“观"而不修“止",则如所燃灯烛虽然明亮,但却时常被风吹动,亦不能看清画像,只有&ldquo...

    林保亨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45743677.html
  • 永明延寿禅师的净土信仰之确立

    没有予以明确的规定,只是提示了四个大的基本原则,从此原则可知,行者虽然可直依《安乐行品》所说之意,专修坐禅,但也不一定非得坐禅一法不可,只要有助于三昧的修行,是可以酌情适当地兼取余法的。所以,这个...修往生传》的修忏七年之说提供了一条旁证。   并且,《乐邦文类》的这条记载,还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两条线索:第一,延寿长期修法华忏的地点 ,大概就是在天柱峰。第二,延寿于修行中,并非诵经一法—...

    杨笑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81578556.html
  • 如何成为众所欢迎的人

    天资浅薄,因此,自觉终其一生都应留在初学的阶段。也有些人自认应该高层次的法教,这两种想法都是错误的。当你对佛法完全陌生时,你要将自己引入修行,学习佛法。这时你是个初习者,当了解了佛法后,就应进入下...众生的领悟力。但是事实上,他们并没有超越我们,因为我们也同样有潜能,可惜无法显现出来。因此,我们首先要学习如何去发挥这些确实已存在于我们自身的潜能。   了解了这点之后,可能会有人问:“既然我们都本...

    堪布卡塔仁波切

    |禅修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1/2215231986.html
  • 黄念祖谈“信愿持名”中的“信自”与“信他”

    ”表“持名”;念佛当然念愈多愈好,但未能多念,乃至平时十念法以及临命终时能念佛十声,都可蒙佛接引,往生极乐。以下又说,如果有人能行如上的十念,而不能往生,就不成佛。现在经中说“阿弥陀佛成佛以来,...在凡不减。不增不减,所以说不变,不变二字,十分重要。   以上所说的真心,凡夫在没有开悟之前,是无法真实理解的。在当前的情况下,应仰信。想到这是大觉世尊金口所说的,所以我们应尊仰敬信,不可怀疑...

    黄念祖

    |正信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1/1052332430.html